
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是薄弱环节。建议:
一、完善顶层设计。研究编制智慧农业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。统筹推进农业农村数据标准体系建设,推动数据传输、信息系统接口等智慧农业标准研制。建立管理统一的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中心,提供跨部门、跨区域、跨行业的数据共享交换枢纽。在“十五五”规划中把智慧农业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,重视智慧农业数据安全法规、政策体系构建。
二、推进技术创新。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体,科研院校、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农户协同参与的智慧农业科研体系,在关键技术、核心零部件、成套装备等重点领域进行集中攻关。开展典型经济作物全程智能作业装备、农业生产工厂、大田智慧农场等关键技术研究,拓展智慧农业应用场景优化应用效率。打造包括智能装备制造业、云计算、云服务、芯片产业等在内的智慧农业产业生态圈,在强链补链延链中引领推动智慧农业示范产业园建设。
三、扩大人才供给。鼓励涉农高校运用生物、信息、工程技术等改造提升传统农科专业,支持组建智慧农业、农业智能装备工程等新农科专业。推进职业院校涉农相关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,加强乡村振兴实用型、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。将农机智能装备等智慧农业相关专业纳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范畴,允许享受与农林类专业同等的学费减免和奖补政策。用好驻村第一书记、科技镇长团,引导高校毕业生参与数字乡村和智慧农业建设。支持订单式、定向委培智慧农业实用人才,探索农机实用人才现代学徒制。鼓励“四乡”人群加入智慧农业产业队伍,激励引导“农二代”“机二代”从事智慧农业相关行业,加强从业人员福利制度保障,完善职业晋升发展通道。
(原载于《 人民政协报 》 2025年03月12日 第 6 版,报道链接:https://rmzxb.183read.cc/#/home)